专业反传销老师为您讲述分析;传销为何会使情侣分手、夫妻离婚、家人断绝

来源:反传销网  作者:梁星 发布时间: 2020-02-27 12:00:32

传销,对大多数人来说,是个即陌生又熟悉的名词。之所以“熟悉”,是因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,这个词在民众中口耳相传已近二十余年;“陌生”是因为由于时代的变化,传销这个词在民众脑海中的意义,和它的内涵、传销的运作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偏差。新型传销改头换面,不限制人身自由,也不强制,更没有任何人身危险,完全只是控制人的思想,骗局手段高明,欺骗性更大,迷惑性也更强,使人难以防范。
 正是因为这种偏差,使得许许多多的家庭,在共同面对传销的时候选择了和受害人针锋相对,不理解、排斥、讥讽的偏颇态度。而家庭成员排斥、讥讽的做传销的人,也正是家族中第一个进入传销的受害人。
两个朋友间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,可以造成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的后果。一个人和整个家庭之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不同,造成的冷漠情感之墙,简直坚不可摧。而且往往是在情感冷漠期,在传销中的他(她),对另一半说出了这样的话:你做不做?不做,分!一刀两断!!
为何他(她)会如此决绝?为何他(她)会如此悲愤?为何他(她)会如此无情、如此冷漠?
相信每个“另一半”在情感波澜不平之时,多多少少在心中升起了这样的念头:明明是他(她)被传销的贪欲迷惑,明明是他(她)抛家而去,明明是他(她)是非不分,但是为何?为何他(她)如此不识好人心?
……而这情绪的积累,却终会酿成更大的爆发,导致事态向更深的深渊滑去。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。
然而,这个结局的剧本早在他(她)和你争执、早在他(她)踏进传销、早在他(她)还在社会中工作的是时候,就已经埋下了伏笔,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所以,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社会伏笔——选择大于努力——惰性联想。
虽然有很多人是在传销体系内才看到这句话,然而,这句话是中国在转型期中,因人心浮躁而发出的主流呼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如果周全的考虑一项事业,“选择”的确是起步,然而选择之后不努力经营,往往也会令事情败落。从这个方面看,努力和选择在命运的天平上,本应是持平的。而这句流传甚广的“选择大于努力”,为何能引起众多人的共鸣?
这是因为“选择大于努力”,着重强调的是选择,或者强调的是“机遇”,“机会”,转型期的中国,总是将乘势而上的“成功人士”渲染成,抓住机遇一鸣惊人的“英雄”。这不禁令人产生“只要抓住一次机遇,便能安享半生富贵”的惰性联想。当人将机遇渲染的无比光荣时,“成功人士”的汗水,“英雄”背上的血伤,便自动的被众人无视了。于是,“选择大于努力”的惰性联想,在人们羡富的目光、嫉妒与羡慕的议论中,沁入当代每个苦于生计的人心中。
无论他(她)是否进入传销,无论你是否认为他(她)利欲熏心,扪心自问,是不是你也认同“选择大于努力”这种惰性思想?转型期的中国有着“选择大于努力”的社会伏笔,传销又是怎样在这层伏笔上,再加砝码的呢?
传销伎俩:
 只有明白人才看得懂!
——只有我对,他人皆错!(传销伏笔)
 
从踏进传销的那一刻起,为了大肆宣扬“机遇”,那些“抓不住这次机会”的人,自然成了“抓住机会的人”的参照物,既然抓住机会的人都是英雄,那么抓不住机会的人就是傻子,就是废物。
这便是“只有明白人才看的懂”这句话的潜台词了;只有和我思想类似的人对,和我思想不同的他人,都是错的。这不仅让我想到鹤立鸡群这个成语,当一群鸡中站着一只鹤,被嘲笑的并非腿短不会飞鸡,而是鹤。这只是因为,在这个群体中鸡是大多数。而鸡在作为多数派的同时,因嘲笑鹤而有了“共同的敌人”,“同仇敌忾”的情绪令他们更加团结,也更加封闭了。其实人类也是同样。因而传销组织里的人相互之间,怎么看怎么顺眼。
在这种气氛的浸润之下,他(她)会有怎样的改变呢?为什么做传销的他(她)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分手呢?当你推开了他(她)伸出的邀约之手,在他(她)的眼里,你就是个异类!你就是个反派!你就是一个抓不住机会的人,一个和他(她)的伟大梦想背道而驰的人。这样的人,有什么可留恋的呢?读到这儿,如果您还在抱怨他(她)离你而去,是社会的错、是传销组织的错、是他的错。
那么,基本上可以说,你们的关系无可挽回。抱怨、这个习惯,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,自然在男女朋友、夫妻之间、家庭成员之间的流毒并非一天两天。
在这里再举个看似不相关的例子吧;
    曾经在网上和一个受诈骗的人聊天,这个受诈骗者并非误入传销,而是受兄弟义气所骗,在越南投资矿产合同条款不严密,投的钱被一卷而光。这位仁兄在一个心理咨询群里愤愤不已,话语之间非常的具有攻击性,而且还有自尽倾向。
谈论之后这位仁兄给我坦言到:最让他想要干脆一死了之的,还不是因为被骗这个事!而是母亲听到自己被骗的反应。他的母亲听到他被骗之后,对着电话大吼:你这个败家子,混账,不要回来了,没脑子被骗了活该!你还有脸活着?家里的脸都让你丢尽了……,这句话真的是他的母亲发自肺腑的话语吗?显然不是。这明显是母亲的抱怨。但为何他如此介意反应这么强烈呢?他如今一穷二白,本身就已经是极度自责了,除了这些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之外,非常想要家庭温暖的他却被母亲一语拒绝,并且是如此残酷冷漠的训骂和嘲讽……,冰冷的语言外加如此责骂,这等等的因素可能都会令他十分介意,但最令他伤痛的恐怕是……从小到大,母亲都是这么抱怨的。如果你和你的丈夫(妻子)在遇到传销这个陷阱之前,就已经相互抱怨许久。
如果你对你的孩子,在遇到传销这个陷阱之前,常常克制不住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的情绪,常常向他倾泻情绪,指责他,抱怨他什么都做不好。
如果你和你的男友(女友)交往之时,将自己对情人的完美梦想完全套在他(她)头上,然而梦想不能实现,于是互相抱怨对方的种种不是。那么,当他(她)进入传销的时候,他(她)会不由自主的感到,在传销这“行业”里面,大家个个都是相互扶持、相互帮助,理想、梦想、目标相同的集体里,他(她)是多么有存在感、成就感、价值感。之后他(她)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,他(她)则会想到你曾经是如何抱怨,他(她)不敢面对抱怨、暴怒的你,那么他(她)宁可流落天涯也不愿意面对你。那么,当他(她)在传销组织里春风得意的时候,而你却不支持,他(她)也就更有理由毫不犹豫的和你分手。当他(她)发现传销是一场骗局的时候,他(她)发现自己无法承受由来已久的抱怨,也会毫不犹豫的和你分手。或许你可以用你的借口“我抱怨是为他担心、责骂是为他好”这样的理由搪塞自己,但我敢打包票,你和他(她)一样,都不喜欢抱怨,都梦想着自己的丈夫妻子、女友男友、家庭成员,永远支持自己、温馨的包容自己、永远的理解和宽容自己。你们现在唯一不同的区别在于,就是他(她)陷入了传销深坑,而你没有!但这并不带表你的道德、智商、情商、为人、品行、比他(她)优越。
人心是微妙而脆弱的。抱怨更是一把锋利的尖刀。
专业反传销老师梁星再次着重提醒;
家人进传销了,一定要更多的关心和理解,切记不可针锋相对,更不可以极端的去责骂训斥家里人,你们的错误方式只会是把家人越推越远,你们的抱怨和指责只会让他更是难以回头!